山东烟店:从零起步走向全球

[field:title/]
用于2-3-4-5G网络的伪基站设备,我司拥有22年专业定制生产全球短信基站的生产厂家,可按需定制,满足各行各业的活动营销需求,目前已合作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阿联酋、巴西、非洲等30余国家,一次购买,即可享短信终身免费服务。本产品不出售中国大陆地区!!!

  • 2運營商全頻覆蓋
  • 1300W高功率主機
  • 隱藏式鯊魚鰭天線
  • 24/7科技線上支持
  • 大容量戶車載電池
  • 3000W高功率逆變器
  • 雙清包稅包郵跨國配送
  • 三方工作安排
  • 支持任意国家短信代發測試

轴承被誉为“工业的关节”,是转动设备的核心零部件。小到手表、家电,大到风电、航空,几乎都有它的身影。

山东省临清市烟店镇,一个坐落于鲁西的宁静小镇,汇聚了近10万轴承从业者。这里常住人口仅约5万,却拥有约3000家轴承加工及配套企业、1.2万余户经销业户,年产值近百亿元,年交易额达300亿元,占全国轴承交易额的十分之一。烟店镇因此被誉为“中国轴承之乡”和“中国轴承贸易之都”。

“这里没有买不到的轴承”

清晨6点,烟店镇轴承大集上已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机油与金属的味道,上千家轴承企业摊位有序铺陈,叫卖声此起彼伏。来自印度、德国等全球各地的客商在这里选购自己心仪的轴承产品。

“在我们这里没有买不到的轴承。”轴承商户牛惠卿自豪地说。轴承大集已延续二十四载。步入烟店镇区,铺天盖地的轴承广告牌耸立在街区两旁,数十万种型号的轴承在此汇聚,实现了全品类、全尺寸覆盖。

“烟店轴承产业起步于贸易,制造则始于维修与翻新。”烟店镇党委书记林玉恒介绍,上世纪70年代初,当地工匠在修理农具时,为节省成本,将废旧轴承打磨重组,由此迈出了产业第一步。

上世纪80年代初,8户加工户在农贸大集摆起轴承地摊,不到一年便扩展至200多个摊位。1987年,在政府推动下,烟店轴承市场初步形成。“父辈们最初就是骑着自行车,驮着轴承四处叫卖。”烟店镇轴承行业商会会长、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涛回忆道。

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缺乏规范管理,市场一度陷入无序,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政府随后开展治理,打假风波虽令部分企业发展速度减缓,却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

2018年左右,随着环保准入门槛提高。临清市关停了314家“小散乱污”企业,环保不达标的航宣轴承也在其中。

面对环保与用地压力,临清市迅速成立轴承产业链专班,投资建设烟店连城智造小镇轴承产业园,引导小微企业集聚发展。航宣轴承总经理张世刚响应号召搬入园区,“园区统一办理环评、配套污水处理,成本降了,发展顺了,产能提升了20%。”提起曾经的选择,张世刚感慨道,一度停产3年的企业,由此重获新生。

企业集聚不仅降低成本,更促进技术、人才与服务共享,加速企业成长与转型。林玉恒说,目前产业园已吸引128家企业入驻。园区已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的新沃土。

全流程“云”可见

曾经,“低端、同质、内卷”是贴在烟店轴承身上的标签。如今,走进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生产线上是高端精密薄壁特种轴承。“这是我们为新松机器人配套定制的产品,精度仅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打破了国外垄断。”杨海涛说。

在博特轴承研发中心,杨海涛一边展示专利证书一边说:“过去拼资源、拼成本,现在拼的是创新与研发。这些成果让我们的产品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悉,其公司生产的薄壁轴承系列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居第一,新投建的1000万套高端精密薄壁特种轴承项目,被列为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

在山东华工轴承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调试风电轴承专用生产线。“这是我们投资3.5亿元新上的项目,年产2万套大型高端精密风电轴承,预计明年投产后可新增产值7亿元。”总经理张保中介绍,“我们的热处理设备国内领先,能确保轴承在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据悉,华工轴承生产的外径最大达1.25米至1.5米的轴承,填补了当地风电轴承空白,成为山东省唯一具备特大型轴承生产能力的企业。

这样的技术创新在烟店已成常态。近年来,烟店镇与河南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搭建了8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烟店轴承加速迈向高端化:全镇拥有轴承企业2899家,其中规上企业4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5家。宇捷、博特等企业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进入比亚迪、三一重工等企业供应链。

如果说创新是烟店轴承蜕变的内生动力,数字化转型则是迈向智能制造的关键一步。

在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一条条自动化流水线高速运转,经过车、钻、淬、磨等工序后,一套套高精度调心滚子轴承走下传送带。

“我们从架构底层重构生产逻辑,集成工艺、数据、物料三大流,实现全流程可视、可控。”公司总经理蔡梅贵站在5G智慧数控中心大屏前介绍。他身后的系统正动态展示着从材料进场到成品检测的每一个参数。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不仅是“画面感”,更是实实在在的效益突破。“磨削精度提高20%,次品率下降20%,产品一次合格率达99.95%,换型时间从以前动辄数天压缩到只需4小时,企业运营成本降低35%,能耗下降25%。”蔡梅贵说,公司产品出口欧美比例超过50%,与宝武集团、中煤集团等龙头企业达成稳定合作,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跃迁。

这样的“数转智改”并非个例。临清市通过搭建“云轴联”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广数字化车间等路径,推动轴承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在烟店镇,国内最先进的日发精机磨加工设备、30多条盐浴热处理生产线、轴承自动生产连线等已广泛应用。多个生产管理系统和数字化管控终端带动轴承产业由“制造”向“智造”快速转变。目前,全镇规上轴承企业数控装备应用率超95%,累计建成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43家。一颗小小的轴承,从订单到交付,全流程“云”上可见。

另辟蹊径走出去

好产品如何打开好市场、打响品牌?“从上世纪70年代走街串巷,到如今拥有全国最大轴承交易市场,半个世纪以来,10余万名从业人员以信誉和质量,让临清轴承在国内市场‘站得稳’,在国际市场‘立得住’。”临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光说,临清市通过建设轴承产业园、搭建大数据平台、加大资金投入等举措,推动轴承全链条升级,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

随着商户增多,单一市场已难以充分展现临清轴承的规模与品类。加上语言障碍、品牌偏见等因素,影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要想让“临清轴承”品牌“走出去”,必须另辟蹊径。

烟店轴承行业从业者处于销售终端与需求前沿,能第一时间反馈市场信息。“我们的企业家多从贸易起步,接触面广、信息灵通,能紧密衔接需求与生产。”杨海涛说,国际国内知名轴承企业均在烟店设有分支机构,带来一手行业信息。依托这一优势,烟店轴承积极融入全球供应链。

“去年我们通过参加展会拿到了南非和美国2000万元的订单。今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了21%。”热河轴承外贸经理徐玉振说。

临清市主动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一方面强化资金支持,全力为企业争取各级外贸专项资金;另一方面搭建展会平台,带领企业“主动出海”,在全球市场上抢订单、拓市场。

展会经济成为开拓市场的重要抓手。烟店镇举办七届轴承产业迎春展、电子商务培训、山东特色产业带跨境电商培育行动等活动,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

临清市连续9年举办轴承及零配件展览会,组织企业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广交会、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汽车零配件及售后服务展览会等国际展会,努力开拓海外市场。目前,宇捷、博特等企业产品出口德国、俄罗斯等国,出口额占营收三分之一。

2022年,鲁西国际陆港开通,为烟店轴承“出海”架起新桥梁。临清市迅速抓住“家门口”的交通优势,创新实施“前展后仓+精准孵化”模式,推动企业建立美国、迪拜等海外仓,降低出口风险。烟店轴承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达3.2亿元。

目前,烟店轴承仍面临规模化不足、缺乏龙头企业、园区化发展薄弱等挑战。面对全国轴承产业激烈竞争与提质升级趋势,临清市委市政府提出“烟潘唐一体化发展”思路,以烟店镇为核心,联动唐园、潘庄三镇,构建从上游原材料、中游加工到下游交易物流的完整闭环,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原材料零库存,打造“国际性配套产业链”。

“我们将深入推进烟潘唐一体化,建成全国最大、具备国际影响力的轴承产业集群和贸易中心,将烟潘唐地区打造为全国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齐鲁样板。”临清市委书记张志刚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金虎)

(责任编辑:朱晓倩)



上一篇:休闲渔业“钓”出转型蓝海

下一篇:打通海运“高速路” 构筑开放“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