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批“国保单位·古树名木”协同保护名录中,有一对上海“老搭档”
真如寺大殿“携手”古银杏上榜
真如寺大殿前650岁的古银杏。 受访者供图
最近,普陀区的真如寺广受关注,不仅因为它有上海现存唯一的元代木结构建筑——真如寺大殿,大殿前还有一棵650岁的古银杏。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了解到,真如寺大殿“携手”古银杏被纳入全国首批“国保单位·古树名木”协同保护名录,而且是上海唯一入选该名录的一对组合。
在古树和文物间画等号
北京的天坛与九龙柏,陕西的黄帝陵与黄帝手植柏、保生柏,山东的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与古树群,山西的晋祠与周柏……来自全国18个省份的28对组合都闻名遐迩。真如寺大殿与殿前的古银杏同样受到广泛关注。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真如寺在真如镇桃浦北岸,元延祐七年(1320年)建,名万寿寺,俗名大寺,明清屡经修建;殿前有古银杏一株,树龄约五六百年。依据史料及现场勘测情况,该银杏树在1986年被认定为一级保护古树,获得古树编号“0067”,成为从元代陪伴上海至今的“活文物”。
“我们为这对组合由衷地感到高兴。”普陀区绿化部门一位负责古树管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和这位650岁的“老人家”打了十几年交道,见证了它从“亚健康”状态到如今的枝繁叶茂。
业内人士指出,此前,一些地方存在“重文物轻古树”的现象,尽管文物保护单位内有古树名木,但管理养护责任不明。上海在2002年已探索地方立法,《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明确了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的养护责任,真如寺大殿前的古银杏养护责任人即为真如寺。
“协同保护名录的发布,将进一步提高古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价值。”普陀区绿化建设管理中心负责人坦言,尽管都是历史文化记忆的载体,但古树名木严格来说不属于法律定义上的“文物”范畴。现在,重点文物和古树名木“组团”上榜,就是广而告之:要像重视文物一样保护古树名木。
不少业内人士建议,让协同保护名录内的古树名木能够在保护待遇上向重点文物看齐,比如,提高树龄5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的养护标准,或者文保单位在制定文物保护计划时,统筹考虑保护范围内的古树名木。以“0067”古银杏为例,作为“邻居”的真如寺大殿会投入日常维护资金用于白蚁的防治,作为养护责任人,文保单位可协同开展古银杏的白蚁防治。
保护方式转型增进“交流”
根据《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为古树;树种珍贵、稀有,或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又或者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为名木;树龄在80年以上100年以下的树木为古树后续资源。
截至目前,上海共有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2841株,其中,古树名木1890株,古树后续资源951株。树种主要集中为银杏、香樟、广玉兰、榉树、桂花、瓜子黄杨以及悬铃木等上海地区适生树种。
古树是活生生的历史见证者,因不可再生,更显弥足珍贵。对于它们,上海给予了一系列特权。
首先是拥有“养老庄园”——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外不小于5米的范围内划定为保护区。保护区内,禁止挖坑取土、焚烧、倾倒有害废渣废液、新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等损害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活动。
其次,它们享受定期体检。名木以及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树,至少一个季度一次;树龄在100年以上300年以下的古树,至少半年一次;古树后续资源,至少每年一次。
此外,树龄在300年以上的古树和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名木禁止移植,就算是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也必须绕开它们所在的保护区。
“很多年轻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爱护古树?”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负责人认为,这反映了传统保护模式的缺点,只把精力集中到照顾好古树,却切断了它与人、与城市的连接。如果人们连认识、了解它们的机会都没有,又怎能建立与古树的独特记忆?怎能发自内心地去爱护它们?
近年来,上海创新打造了一批古树公园,鼓励通过设计让人们与古树“交流”。比如,樱花路海桐路路口的古蜡梅园里,一株古树编号为1535的素心蜡梅在园中安享晚年。来自周边社区的“市民园长”担任志愿讲解员,讲述古蜡梅的前世今生。中山公园159岁的古悬铃木也在公园无界化改造后,增进了和公众的交流。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陈玺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