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规模逐年增长 上海生物医药越来越有显示度

[field:title/]
用于2-3-4-5G网络的伪基站设备,我司拥有22年专业定制生产全球短信基站的生产厂家,可按需定制,满足各行各业的活动营销需求,目前已合作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阿联酋、巴西、非洲等30余国家,一次购买,即可享短信终身免费服务。本产品不出售中国大陆地区!!!

  • 2運營商全頻覆蓋
  • 1300W高功率主機
  • 隱藏式鯊魚鰭天線
  • 24/7科技線上支持
  • 大容量戶車載電池
  • 3000W高功率逆變器
  • 雙清包稅包郵跨國配送
  • 三方工作安排
  • 支持任意国家短信代發測試

国际TOP20药企、医疗器械企业各有19家在上海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产业规模逐年增长——

万亿在即,上海生物医药越来越有显示度

衡量生物医药科技和产业创新水平有一个“金标准”——获批创新药械的数量。

记者从昨天开幕的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创新成果展”获悉,2021年至2025年9月,上海获批上市国产1类创新药合计30个,占全国17%。其中,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有4款产品上市,占全国57%;获批上市境内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45个,占全国20%。这些数据意味着,上海正领跑全国药械创新。

今年前6个月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5005.66亿元,全年突破万亿大关在即。

正全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上海,产业规模逐年增长,从2021年7617.14亿元增长至2024年9847.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8.94%;制造业产值从2021年1712亿元增至2024年2011.6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6.9%。

截至2024年末,上海生物医药规上企业达2183家,涵盖制造、服务和批发业。复星医药、上海医药等7家企业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联影医疗全球医疗器械排名升至第57位。2021年至2024年上海累计46家企业IPO上市,今年截至9月上海新增上市企业4家,另有多家企业正在推进上市。国际TOP20药企和TOP20医疗器械企业中各有19家在上海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

创新药海外授权(License-out)数量和金额代表着创新实力的国际认可。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License-out交易数量38起,占全国35%;交易金额达307亿美元,占全国47%。其中。嘉和生物、艾力斯、迈威生物等率先通过“新公司合作模式”出海。今年前8个月,已实现37起交易数量和188亿美元交易金额,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

2021年以来,已有9款药品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联影医疗、微创机器人等企业的创新医疗器械成功进入国际市场。

产业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策源。“十四五”期间,上海生物医药领域有6项研究登上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自然》和《科学》的封面。《细胞》2024年12篇“最佳论文”中,就有3篇出自上海。上海正成为日益有显示度的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供给。近几年,上海紧扣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裉节问题,出实招、求实效,出台了《上海市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等两部法规、支持生物医药全链条创新发展若干意见等一批政策,以及合成生物学、细胞与基因治疗、AI+医药等多个行动计划,组织实施“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基因与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脑机接口等科技专项,推动生物医药前沿突破和产业发展。

2024年,上海国投成立总规模达225亿元的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母基金,目前已遴选13个子基金,资金放大5.59倍。上海还设立了100亿元规模的并购基金,在中药、疫苗和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实施战略并购。2021至2024年,上海生物医药领域累计融资2383.72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10月9日,复宏汉霖自主研发的斯鲁利单抗在胃癌围手术期的Ⅲ期临床研究中达到主要终点,被独立第三方机构建议提前申报上市。“研发加速度背后,正得益于我们建立了从分子开发到药物发现、从临床试验到全球申报上市的完整链条。”复宏汉霖品牌与公共传播高级总监周文婷告诉记者。

这正是上海生物医药的一个折射。从创新策源到临床转化,从金融赋能到成果落地,上海构建起全链条创新生态,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黄海华)



上一篇:链动全球,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在张江开幕

下一篇: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沪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