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驼所”带来的“双增”效应

[field:title/]
用于2-3-4-5G网络的伪基站设备,我司拥有22年专业定制生产全球短信基站的生产厂家,可按需定制,满足各行各业的活动营销需求,目前已合作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阿联酋、巴西、非洲等30余国家,一次购买,即可享短信终身免费服务。本产品不出售中国大陆地区!!!

  • 2運營商全頻覆蓋
  • 1300W高功率主機
  • 隱藏式鯊魚鰭天線
  • 24/7科技線上支持
  • 大容量戶車載電池
  • 3000W高功率逆變器
  • 雙清包稅包郵跨國配送
  • 三方工作安排
  • 支持任意国家短信代發測試

  通过“户禁、村养、乡管”的新型经营模式,巴彦淖尔市在乌拉特后旗建成托养所24个,托管牲畜6.88万只羊单位,解决了牧民禁牧后在哪儿养、怎么养、如何增收的核心难题——

  10月8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潮格温都尔镇内蒙古英格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万峰红驼养殖示范基地,一峰峰双峰驼悠闲地吃着草料。

  万峰红驼养殖示范基地占地993亩、投资1.06亿元,配备了高标准驼舍、智能化挤奶厅和环保型粪污处理设施,可容纳1.6万峰戈壁红驼进行科学化养殖。

  “基地创新推出母驼租赁、合作经营、公寓式服务3种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起‘公司+基地+牧户’的共赢模式。牧户每托养一峰母驼每年可获得2400元的租金,这种模式既解决了禁牧后牧民的养殖难题,又确保了持续增收。”公司总经理李建军说。牧民们把养殖示范基地亲切地称为“托驼所”,自2023年运营以来,该基地已带动56户牧民增收,累计发放租金880万元。不仅推动当地红驼养殖从“散养无序”转向“订单化、规模化、标准化”,更切实解决了牧民“禁牧后在哪儿养、怎么养、如何增收”的核心难题。

  牧民傲其日巴图不仅把自家的20多峰骆驼托养在基地,他本人也在基地成了养驼人。“骆驼放在基地养,草场得到恢复。我在基地有3份收入,分别是托养费、工资和驯驼费,年收入20多万元。”傲其日巴图说。

  “托驼所”的成功实践是巴彦淖尔市系统推进草原生态治理的一个缩影。

  曾经,超载过牧等问题导致土地荒漠化加重,巴彦淖尔市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与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紧密衔接,着力减轻草原放牧压力。

  “要想禁牧休牧政策落实好,首先得做通牧民思想工作。我们制作了2.8万份养畜‘明白卡’,由各旗县发放到每一户牧民家中。”巴彦淖尔市林草局草原监督管理科负责人刘泉介绍,全市各地通过报纸、电视、短视频等渠道宣传禁牧休牧政策,让每位牧民了解草原补奖政策规定。

  政策执行要有保障。巴彦淖尔市坚持“该禁的坚决禁、该平衡的必须平衡、该休牧的到期一定休牧”原则,加强草原过牧问题巡查监管。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磴口县4个涉牧旗县配备了461名草原网格员,配备巡护设施设备,在休牧期间加大巡护力度。

  2022年,核定乌拉特后旗第三轮草原补奖总面积共3627.2万亩,包括草原禁牧区面积3051.3万亩和草畜平衡区面积575.9万亩。

  2024年5月,乌拉特后旗印发《乌拉特后旗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实施方案(2024—2025年)(试行)》、修改调整《乌拉特后旗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及《乌拉特后旗第三轮草原补奖政策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等政策文件。2024年9月,结合内蒙古扩大禁牧区试点意见,印发《乌拉特后旗2025—2030年区域禁牧实施方案(试行)》。

  “通过‘户禁、村养、乡管’的新型经营模式,乌拉特后旗已建成24个托养所,托管牲畜6.88万只羊单位。同时,发放各类补贴超过100万元,有效减轻了草原放牧压力。”乌拉特后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陈文斌说,鼓励牧民将泌乳母驼寄养至“托驼所”,同时支持全域禁牧嘎查的牧民积极倒场。

  “建设‘托驼所’,可以减少草原的载畜量、有助于解决草原过牧问题,‘禁牧不禁养’的方式能让牧民增收。”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陈峰说。

  乌拉特后旗还大力推进“放牧”转“种草”工程,结合“三北”六期项目建设,带动8个嘎查、15个合作社和13户牧民种植草场20.96万亩,支付以工代赈资金4359万元,吸纳3271人次就业,让牧民在生态建设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草原的生态蜕变:2024年初,乌拉特后旗天然草场放牧牲畜37.9万只羊单位,超载率334.7%;2024年12月,全旗天然草场放牧牲畜9.47万只羊单位,超载率减至8.65%;截至目前,全旗有6个嘎查实现整村建制禁牧,禁牧面积1065.2万亩,减少2.34万只羊单位,草原生态正在逐步恢复,增绿增收效应显著。(记者 张慧玲 田婷)



上一篇:趣跑大青沟

下一篇:生态治理与饲草产业协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