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6日电 (记者王绍绍)周末刚吃过早饭,大三学生王宇便打开电脑,准备跟着清华大学的抖音公开课跨专业学习C++编程语言;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程序员小王利用午休时间,通过南京大学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短视频课程攻克技术难题。
这生动的场景正是当下知识传播变革的缩影,在互联网公开课平台上,优质高校资源正突破围墙,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能随时随地接触前沿知识。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因此对相关内容的需求日益增长。《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而当前我国AI人才缺口仍然很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亟须创新知识传播与教学模式。
其中,互联网平台“完整课程+短视频切片”的形式,既保留知识系统性,又适应碎片化学习需求,不仅让高校AI学科实力得到充分展示,更构建起普惠的学习生态。
以抖音精选公开课为例,今年8月上线以来,已与30多所“双一流”高校携手,打造“AI 时代前沿学科新名片”系列课程,将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优质内容推向大众。
其中,北京大学上线的12门完整课程收获超6600万次播放,郭炜老师讲授的《实用Python程序设计》播放量破千万;清华大学累计上线7门课程,单门课程播放量均超过百万;南京大学的6门计算机课程总时长超3600分钟,累计播放量突破370万次;哈尔滨工业大学推出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等五门课程总播放量突破1300万,单门课程播放量超420万。
据了解,这些课程由资深教授团队打造,采用动画、案例解析等生动形式,即使零基础学习者也能轻松入门,实现“让知识像空气般触手可及”。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这种“短视频平台+高校”的合作模式颇具推广价值。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搭建起产学研融合的新桥梁。平台上的师生互动让教学更精准,不同高校间的交流激发学科创新活力。
AI人才培养需要打通产学研链条,而短视频平台正成为连接高校教育与产业需求的关键纽带。通过展示前沿成果、传播核心知识,这些公开课不仅是高校的“学科名片”,也成为培育全民AI素养、储备产业人才的重要载体。
有专家表示,互联网平台与高校的携手,正以创新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这种探索既响应了国家战略需求,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向往。未来,随着“云端课堂”不断发展,将有更多人通过指尖的滑动,与前沿知识相遇,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上一篇:8部门发文提出2025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