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写病历时,需要手动输入患者的问诊信息,再从一系列检查报告中复制粘贴相关数据。若碰到多次就诊的患者,还得从历史病历中翻找关键信息,整个过程费时费力。
诊疗方案的制定也是一大挑战。面对疑难杂症,医生需要查阅最新的医学指南和研究成果。可方案的制定难免带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再说说重症监护领域,如ICU病房为例,患者病情瞬息万变,医生如何实时监测各项生理指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医疗模式下,医护人员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今,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一场由AI技术驱动的医疗变革正在悄然展开。由卫宁健康与该医院共同研发的专注于肺科疾病诊疗的智能医疗系统——全能医疗助手“LungSmart”,正以其独特的优势解决着传统医疗中的诸多痛点,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与高效。
提取异常检测值
“这个系统功能众多,排在首位的是节约医务人员书写时间,减少重复劳动。”上海市肺科医院副院长陶蓉介绍,系统可以实现病历书写智能化。医生只需通过语音或文字输入患者的问诊信息,系统即可自动生成结构化的病历模板,大大节省了书写时间、提升了沟通效率。同时,系统还能自动从检查检验结果中提取关键数据,并填充到病历中,避免了手动复制粘贴的繁琐过程。此外,还支持病历摘要功能,能够自动归纳总结患者的多次就诊记录,为医生提供一目了然的病情概览。
为疑难患者临床决策提供全面、实时的循证支持
推荐用药
在诊疗方案的制定方面,面对疑难病例,系统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检查检验结果等信息,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诊疗建议、用药指南和治疗计划等。比如,输入“靶向药副作用”,系统会直接标注常见风险和处理建议,推荐准确率超95%。对于罕见病例和疑难杂症,系统还能提供国际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诊疗经验,助力医生更精准诊断及治疗。
风险预警
“在ICU,它的智能预警功能非常精准。”以血栓患者为例,陶蓉表示,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一旦检测到血栓形成、白细胞异常、电解质紊乱等风险,系统会立即预警,为重症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VTE动态评估与预警
“此次定制LungSmart大模型智能应用,初衷是针对性解决肺科专科诊疗中的实际痛点,让智能化真正贴合临床需求。”卫宁健康总架构师周洪介绍,系统融合了DeepSeek与医疗领域大模型WiNGPT双人工智能模型,以医院肺科专病数据语料为基础,通过“预训练-专科精调”模式,已构建智能问答、风险提醒、知识助手、辅助决策、病历摘要、病历质控、VTE预警等20多个应用场景,集成超1.5万种药品信息、百万级医学知识库及最新诊疗指南,借助“智能搜索引擎”生成涵盖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循证依据的全链条建议,让临床决策“有根有据”,推动肺科疾病诊疗全链条的提效、精准与创新。
“AI对肺病专科诊疗的实际价值,聚焦于技术能否真正解决临床痛点、提升诊疗质量。”针对客户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周洪认为有三点:一是AI是否精准适配肺病专科特性、二是能否切实提升诊疗效率与质量、三是关注技术的安全性与辅助定位。“我们坚守‘辅助而非替代’原则,让AI成为医生临床经验的补充,而非主导决策,确保技术服务于精准诊疗,最终实现诊断与效率提升的双重价值。”
“LungSmart直白的讲,就是服务肺部健康的聪明帮手。”从2024年底使用至今,陶蓉认为,这一系统是“有温度的”,是医生的“超级助手”。该系统,目前已在全院临床科室以及医务科、门急诊办公室、病案统计室等职能部门上线使用。“未来医院将继续与卫宁健康紧密合作,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提高系统性能。”
“定制化的探索,既是对医院专科优势的技术赋能,也是卫宁健康医疗大模型在垂直领域落地的实践验证,旨在为肺科智慧诊疗提供可复制的标杆方案。”周洪表示,从技术迭代和场景拓展的角度看,LungSmart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且未来应用场景具备多元延伸的潜力。例如,向其他专科医疗机构拓展,结合不同专科特性复用“预训练—专科精调”模式;融入区域医疗协同体系,助力医联体、医共体内部的诊疗标准统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