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新项目聚焦深远海装备技术攻关,建成后有望解决产业链‘卡脖子’难题。” 9月25日,站在即将封顶的钢结构厂房前,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小红说。
作为江苏南通如皋市今年全域推进“以港强市”的重点项目,这座厂房投用后将主攻FPSO系泊定位、海上浮式风电等海洋装备领域。
今年7月,如皋市委全会将全域“以港强市”定为“一号工程”,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以港强市”战略的实施方案(2025—2027)》。这座长江入海口北翼城市,正以港口为引擎,加速实现从“临江”到“向海”的跨越。
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海洋装备项目施工现场。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以港为核,筑牢“四梁八柱”
如皋地处长江入海口北翼,拥有48公里黄金深水岸线,如皋港更是全国首家县级一类开放口岸。基于这份先天优势,如皋明确“江海联运重要节点、向海智造产业高地、跨江融合开放门户、宜居宜业生态城市”四大定位,为“以港强市”战略推进搭建起“四梁八柱”。
“‘以港强市’不是简单扩码头、增吞吐量,核心是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如皋市数据局局长丁陆一介绍,如皋港已累计开辟43条航线,2024年货物吞吐量达8319万吨,煤炭、铁矿石等大宗散货夯实“亿吨大港”根基,集装箱业务突破64.1万标箱,“码头+保税+仓储+贸易+物流+供应链”的完整港口生态链初步成型。
对外开放能级同样亮眼。目前,如皋港已建成港口作业与物流监管两大功能平台,10家港口企业的25个泊位具备对外开放资质,2024年外贸吞吐量占比17.35%,外贸集装箱占比10.98%。
港口的“强”,要靠产业的“兴”来支撑。如皋在港口周边布局临港产业园、船舶海工产业园等四大园区,形成五大主导产业板块,港产城融合框架逐步清晰。2024年,仅临港产业园和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就贡献了486.5亿元规模工业应税销售、436.84亿元服务业应税销售,港产共生效应持续凸显。
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的转型,正是产业借港升级的案例。这家曾专注传统卷扬机生产的企业,如今已扛起多项国家级项目。“研发的海洋作业平台、深海收放系统能为海洋资源开发提供关键装备,年产值超3亿元。”薛小红说。不仅如此,企业还主持“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科技计划绞车研制,实现100%国产化,带动20多家上游企业联合攻关,从“单点突破”走向“集群崛起”。
按照当地规划,到2027年,如皋市GDP总量力争突破2000亿元,“港口联通全域、全域皆港城”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如皋港集装箱吞吐量冲1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超1亿吨,外贸占比超20%;年均固定资产投入350亿元,新招引5亿元以上海洋产业项目不少于30个;年实际使用外资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50亿元。
为实现这些目标,如皋正加快硬件升级,支持港务集团作业区与苏中国际码头功能整合,打造连片规模化集装箱码头区;树立沿江港口岸线“米均论英雄”导向,通过分级分类监管引导企业腾退低效产能,让每一寸黄金岸线都产出“黄金效益”。
航拍长江如皋港。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从“单点发力”到“全域联动”
“选择如皋,就是看中这里沿江临港的区位优势,还有‘以港强市’带来的产业链配套。”江苏华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吉霏说,该公司投资10亿元的多气体生产基地,产品将供应半导体、造船企业,预计今年四季度开工,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
在如皋,像这样“跟着港口来、围着产业转”的项目,正成为全域推进“以港强市”的主力军。
长江长青沙岛上,江苏恒盛物流有限公司的保税仓库项目工地一派火热。2.5万平方米新仓库预计年底建成,加上已有的保税物流中心,这里将成为长江流域较大的进口船用润滑油集散基地、华东地区重要进口红酒贸易中心。“新项目能为区内企业开通‘区港联动、分送集报’模式进出口业务,并降低成本30%以上。”该公司总经理张晨算了一笔账,而这笔账的背后,体现的正是如皋以港口为纽带,串联“物流—产业—企业”的全域思维。
要让“全域皆临港”从理念落地,机制保障是关键。据了解,如皋已筹备组建“以港强市”工作委员会,从多部门抽调12人组成工作专班,确保政策推进不脱节;同时高标准编制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统筹交通、园区、城市规划,确保“全域一盘棋、规划一张图”。
在此基础上,当地正发起新一轮产业攻坚:围绕高端装备、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船舶海工等临港先进制造业,实施强链延链补链,推动海洋产业向深远海装备等前沿领域拓展,目标打造国家级化工新材料集群、省级船舶海工中小企业特色集群,届时船舶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将分别突破200亿元、100亿元、350亿元。
互联互通是全域发展的“血脉”。眼下,如皋加速织密交通网,包括争取沿江公路快速化,开展华江大道东延连接南通西站、疏港路至如皋西站快速通道的可行性研究,保障张靖皋长江大桥、北沿江高铁建设,推进沪陕高速如皋港东互通等,实现长江水道、内河港口、内陆公路“无缝衔接”,让港口红利更快辐射全域。
不过,丁陆一也坦言,目前全市25.5千米规划港口岸线中已利用16.81千米,剩余仅8.69千米;港口规划区内21座码头、79个泊位,还存在岸线利用率不高、共用码头偏少、低效用地等问题。
“要聚力协同增活力、稳增长提质效、扩投入增后劲、抓创新促融合、提品质优生态。”如皋市委书记王鸣昊表示,推进“以港强市”,既要发挥港口引擎作用,也要破解发展瓶颈,让港口与产业、城市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港口联通全域、全域皆港城”的愿景。
上一篇:当机器人遇上海安扎染
下一篇:南京溧水经开区校地共建庆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