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畔,江苏泗洪县临淮镇胜利社区成片的蟹塘波光粼粼,段广玉一早忙着和工人拉网起蟹。
“现在卖的还是‘六月黄’,真正的旺季要到中秋国庆,到时候大闸蟹也长成个儿了!”49岁的段广玉是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也是一位“蟹塘主播”,去年靠着电商实现螃蟹销售3400万元,成了乡村振兴带头人。
段广玉的故事只是泗洪县全民创业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在当地,上海返乡青年谢鹏把家居厂年营收做到3000多万元;90后“宝妈”梁小盼把头饰卖到十多个国家;“金牌月嫂”李丽利回老家发展“村房短住”项目,让城里人体验乡村生活……
自“创赢泗洪”全民创业富民行动2022年初启动以来,泗洪县累计新增经营主体5.88万户,发放创业贷款30多亿元、奖补资金1000多万元,奖补2000多个创业项目,创业带动就业比例达1:3,全民创业正成为县域经济和群众增收的有效路径。
段广玉正在拉网起蟹。人民网 李欣阳摄
产业蓄水,激活创业动能
作为泗洪大闸蟹的核心产区,临淮镇3.9万亩蟹塘不仅创造出5亿多元年产值,更孕育出一条从生态养殖到冷链物流、从线下批发到直播带货的产业链。
90后孟颖是位“蟹二代”。2017年,她放弃城市工作,回到临淮镇跟父亲经营蟹塘。6年前,一段随手拍的“蟹塘喂料”视频意外走红网络,让她嗅到商机成立合作社,做起电商来。如今,合作社年销售额约2600万元。像她这样的成规模水产电商企业,临淮镇现有20多家,去年全镇电商销售额1.85亿元。
同样看好本土资源优势创业的,还有返乡青年谢鹏。2012年大学毕业后,谢鹏先在上海创办家具厂,3年后,他果断将工厂迁回泗洪,“家居定制离不开板材,我们在泗洪及周边几乎可以买到全部原材料。”
凭借“前网店,后工厂”“买泗洪,卖全国”的运营模式,谢鹏的公司去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今年,他们新招了近10名大学生,团队增加到80余人。00后刘巧梦6月加入团队做电商运营,“在家门口上班,通勤只要十几分钟。”
产业是创业就业的“吸铁石”。泗洪县通过优化政策、完善体系,构建起以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格局,成为涵养就业、拓展创业的“增容器”。2024年,该县新增30万元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75个、电商主体550个、规模以下工业小微企业100家,新增“三来一加”项目330个,文旅创业项目吸纳就业400人。曾经涌向上海、苏南的务工人潮,正在逐步回流。
青阳全民创业街蝶变前后。当地供图
载体筑基,搭建创业舞台
走进青阳全民创业街,街道一侧“乡村酷”服装加工车间里,40多名女工踩着缝纫机赶制秋装裤。“平均日产上千件,还是赶不上订单需求!”企业负责人刘志文一边查看生产进度,一边与客户对接交货时间。
街对面的饰品店里,90后“宝妈”梁小盼忙着给周边村民分发制作发卡的材料。她做的是小饰品加工,店面已经拓展到了7个,八成以上为出口订单。“有200多人跟着做加工,其中两成是残障人士,还可以把材料拿回家做。”她说。
谁能想到,这条年营收超2000万元的创业街,一度因为位置偏辟,门面长期闲置,街上长满荒草。2022年8月,当地出资3000余万元对街道进行改造,重点发展“三来一加”、电商等业态。如今,这里已吸引18户创业者入驻,带动500余人实现就业。
临淮镇则将停办多年的镇中学改造成了全民创业园。4栋由教学楼、综合楼改造而成的厂房,总面积1.5万平方米,成了创业者的“梦工厂”。“入驻率已经70%,后续还有一批项目在接洽。”临淮镇统战委员张德虎介绍。
00后创业者杨光的水产加工公司就开在这里。“小时候在这里上学,现在回这里创业,特别有归属感。”他说,从萌生创业想法到公司投产,镇里全程提供支持,工厂已于9月初开始运转,预计年产值可达500万元。
像这样盘活闲置资源、建设创业载体的例子,在泗洪比比皆是。该县人社局副局长陈海介绍,截至目前已建成全民创业一条街22条、创业孵化园21个,40多个创业载体吸引了720个创业项目入驻,带动9200余人创业就业,人均年增收3000元。
工人赶制“扭扭花”。人民网 李欣阳摄
精准服务,助力创业圆梦
“40多万人涌进直播间,订单多的看不过来!”聊起今年7月的一场“118@助创”直播活动,80后创业者钱慧仍难掩激动。
从2023年几十亩起步,到拥有2000亩种植基地、1座深加工工厂,钱慧的艾草事业不断壮大,“如果没有县里的政策支持和平台助力,我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
泗洪县人社局劳动就业处主任王利明介绍,当地已常态化开展12场助创直播,累计吸引500万人次观看,85位创业者先后走进直播间分享故事,300多个创业产品通过直播平台走向全国。
除了流量赋能,当地还注重解决创业者的实际难题。谢红会是泗洪县一名连续创业者,去年8月,他将目光投向仿真花,引入“扭扭花”加工项目,带动600多人就业增收。但持续增长的订单让他犯了难,“人手不够,订单交不了,后续生意就会受影响。”
接到用人需求后,泗洪县人社局随即联动19个乡镇招募人员、组织培训,很快,数百人加入制作“扭扭花”队伍,还带动十多个小团队共同创业。“9万支向日葵按时交付,现在我敢接更多更大的订单了!”瓶颈解决后,谢红会的底气也足了。
孙园镇张塘村村民李丽利曾是大城市里的“金牌月嫂”,因为母亲生病回乡照顾。2023年底,她萌生了改造闲置农房做民宿的想法。开办公司有人指导,她没费啥心。眼下,她的“村房短住”项目经营得有声有色,同村5户家庭也一起加入,引得周边乡镇纷纷前来“取经”。
“全民创业蔚然成风,我们鼓励每一位泗洪人,把人生理想写在乡村大地上。”泗洪县委书记杨云峰表示,作为苏北农业大县,当地拥有农特产品、人口红利、电商基因等优势,正锚定“江淮创业新城”目标,通过育产业、建载体、优环境,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
上一篇:许昆林在南京调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