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 (记者尹星云)9月8日,经联合验收组的实地检查和细致评审,全国首个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综合保税区-北京亦庄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亦庄综保区”)顺利通过正式验收,在高精尖产业集聚发展的北京经开区开辟了对外开放“新通道”,为大力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
联合验收组由海关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七部委组成,严格按照《综合保税区基础和监管设施设置规范》相关规定要求,对亦庄综保区的基础设施、监管设施以及相关配套设施进行验收,最终一致同意通过正式验收并签署验收纪要。
亦庄综保区是海关总署建立预审机制后的首个获批项目、全国最快速度获批综保区,从规划布局到正式获批到招商引资直至最终通过验收,亦庄综保区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快节奏、高效率”的“亦庄速度”。
筹备期间,北京海关积极参与亦庄综保区的设计规划、指导推进建设工作,协助开展“一企一策”辅导招商,打造智能化监管平台,制定针对性监管方案。北京海关所属亦庄海关关长王燕说:“我们紧密围绕发展期盼和需求,紧扣监管服务要求,全方位参与了各项建设筹备工作,一年来深入企业调研、现场踏勘70余次,以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改革导向为着力点,保障亦庄综保区建设快速平稳落地。”
北京“两区”建设五年来,北京经开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外贸成绩单,总额累计近万亿元,为主导产业、未来产业的稳步发展筑牢坚实基础,亦庄综保区的开关运作更是为北京“两区”建设赋予“新动能”。
据了解,基于制造业、服务业的融合式发展,亦庄综保区一期将提供约1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已设立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研发和保税检测维修四大保税功能区,同步培育工业品一站式供应、大型设备融资租赁等平台。北京海关密切围绕集成电路、高端制造、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布局,在严格落实综保区管理要求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保税研发、制造、检测、维修、物流等监管服务措施,为塑造“4+N”保税产业发展体系制定“海关方案”。
“当前,亦庄综保区已满足运营条件,北京海关将围绕亦庄综保区的产业功能定位及入区企业实际诉求,以智慧海关建设为依托,进一步探索优化监管模式、简化申报流程,不断提升入区企业的享惠获得感,力争实现开关运作‘开门红’。”北京海关企管处处长杨燕冬表示。
随着亦庄综保区正式验收的顺利通过,亦庄综保区二期建设工作也即将摁下“启动键”,这预示着新的产业空间和配套设备设施持续丰富拓展,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的特色将进一步彰显。北京海关将着眼长远发展,大力推动全新业态前瞻性探索和特色监管服务模式落地。
高精尖智慧场景全集成是亦庄综保区全国首创的新标杆,具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级别自动驾驶和5G+产业等技术优势。北京海关将以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为契机,在亦庄综保区内探索建立AI智能条件下“在途风险管控、智能监控网络、智慧查验监管、精准AEO培育”的全链条监管服务模式。同时,紧盯量子信息、基因技术、类人机器人、商业航天等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目标的未来产业,结合行业发展态势、辖区企业研发生产需求,致力于打造“保税+”功能升级拓展“新样板”,稳步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
据悉,亦庄综保区是北京市通过验收的第4个综保区,北京海关聚焦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发挥综合保税区开放平台作用,不断完善综合保税区功能定位、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大力推动北京地区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
推动天竺综保区向服务贸易特色转型发展、赋能大兴机场综保区“京津冀”对外开放引擎作用、聚焦新时代研发业态首创中关村综保区数智监管模式,“十四五”期间,北京海关助力北京市综合保税区数量由1个跃升为4个,进出口值由621.89亿元增长至1333.82亿元,实现进出口值翻番。
“北京海关将积极服务北京市产业升级、开放创新,充分发挥‘四区两场’聚合性促进作用和差异化布局优势,加速综保区与‘两区’政策的‘双向赋能’‘双向融合’,为推动首都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关力量。”北京海关副关长王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