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沧州广播电视台
在河北吴桥县于集镇的一个普通院落里,73岁的于金生正在指导年轻人练习杂技基本功。这位4岁从艺、6岁掌握“吞剑”绝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桥杂技传承人,如今将杂技“玩”出了新花样。
作为吴桥杂技的传奇人物,于金生不仅开创了中国杂技驯化大象的先河,多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奖,如今更积极探索杂技的新舞台。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把杂技带进了动物园。“游客来看动物,却意外邂逅了杂技。”这种创新让杂技在自然环境中焕发新活力,为古老技艺找到了新观众。
更令人感动的是,于金生将自家百年老宅改造成家庭杂技博物馆。馆里珍藏着他祖父1920年使用的平衡伞、父亲1950年代的杂技手稿等200多件珍贵实物。“这些老物件记录着吴桥杂技人的根与魂。”于金生说。如今,这座小博物馆已成为研学基地,让年轻人直观感受杂技的历史分量。
在于金生看来,杂技的未来在于创新与传承的平衡。他的杂技小院是吴桥民间传承的缩影,这些散落在乡间的传承基地,正是“杂技之乡”最深厚的文化基底。“博物馆不仅是陈列馆,更是文化对话的窗口。”这位七旬老人依然充满激情,“我会继续寻找新舞台,让千年杂技永远绽放光彩。”
人民网河北频道
沧州市委宣传部
沧州广播电视台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