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布鲁塞尔9月25日电 (记者牛瑞飞)由欧盟中国商会与中国欧盟商会联合主办的第四轮“中欧商业领袖圆桌对话”24日下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来自中欧金融、物流、能源、制造、科技、法律、咨询等领域约50家企业和机构的80余名高级别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新空间、新机遇,共创中欧经贸合作的下一个50年”主题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如何在地缘经济演变与绿色转型背景下挖掘合作潜力、拓展创新空间。
中国驻欧盟使团索鹏公使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欧委会贸易总司远东处代理处长马可·基鲁洛到会致辞。欧盟中国商会会长、中银(欧洲)董事长刘坚东和中国欧盟商会主席、马士基集团北亚区首席代表彦辞(Jens Eskelund)分别致欢迎辞。会议由欧盟中国商会秘书长方东葵和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唐亚东(Adam Dunnett)联合主持。
索鹏在致辞中指出,中欧建交50年来,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实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当前国际局势变乱交织,保护主义逆流抬头,更需双方坚定践行多边主义,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坚持开放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携手营造公平、透明、开放、非歧视的营商环境,推动中欧经贸关系稳健可持续发展。他强调,中欧产业在竞争中加快融合,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应共同讲好中欧业界合作故事,为全球稳定与繁荣注入信心。
马可·基鲁洛表示,欧中经贸关系需面向“更加平衡与互惠”的未来。欧方重视建立不区分内外资、基于规则的公平竞争环境,尤其是在市场准入和服务贸易领域。欧中建交50周年为双方重塑合作路径提供了契机,双方应以共同利益为导向,通过可预测的政策行动,为企业营造更稳定、公平的商业环境。
刘坚东指出,展望未来50年,中欧经贸合作将进入由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塑造的新阶段。绿色转型是重要前沿,中欧企业在可再生能源、电动出行和可持续供应链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通过互学互鉴和共同创新,必将推动合作更加具备韧性和包容性。
彦辞表示,中欧关系半个世纪风雨兼程,创造巨大价值。中国市场对欧洲企业始终具有吸引力,我们致力于长期深耕。唯有共同推动建立更公平、更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方能为未来合作注入新动能。
圆桌对话环节围绕“地缘经济格局下的营商环境”和“绿色转型中的战略机遇与合作路径”两大议题展开。来自数字化、绿色能源、金融、汽车、法律等多个领域的企业代表先后发言,就营商环境、市场准入、供应链韧性、监管协调、标准互认等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分享在绿色和数字转型方面的实践经验与合作设想。
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唐亚东在总结时表示,本次对话内容充实,充分展现了中欧企业在多个领域的共同利益与广阔合作空间。欧盟中国商会秘书长方东葵在闭幕辞中强调,当今中欧经贸关系正处于新的机遇与挑战交织期,唯有保持信心、推动创新、秉持包容,才能将不确定性转化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合作共赢。
本次对话是两大商会继此前三轮交流后的又一次高规格合作,恰逢中欧关系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充分体现了中欧工商界持续致力于通过高水平对话增进理解、凝聚共识、拓展合作的坚定信心,为下一个50年的中欧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