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这边可以修补衣服。”1月5日,兴宾区城南老乡家园安置点广场上,志愿者正为大爷大妈维修家电、缝补衣服。刚放学的小朋友排着长队做游戏,现场有免费理发、配钥匙等服务,广场上熙熙攘攘,到处欢声笑语。
近年来,来宾市定期在10个800人以上集中安置点开展“四同两关爱”机制(即与搬迁群众同听一堂党的二十大宣讲、同开展一场游园活动、同看一场电影、同搞一次环境卫生整治、开展一次特殊群体关爱慰问活动、开展一次便民服务关爱活动),帮助搬迁群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盼”。同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到经济、教育、就业、社区建设中,不断推动易地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让4万多名搬迁群众深度融入社区。
目前,来宾市28个集中安置点周边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学位充足,已就学5021人,实现就学率100%;全市易地搬迁困难人口1.0062万户3.8449万人,参加医疗保险3.8449万人,医疗保险覆盖率100%;现状符合参加养老的搬迁户参保率100%。
来宾市推行第二、第三产业奖补政策,对搬迁户在安置区进行第二、第三产业创业的,给予一定奖励,鼓励搬迁户自主创业发展致富,把“以奖代补”政策帮助搬迁户发展产业促增收作为重要举措。
2023年以来,该市已落实“以奖代补”资金2746.797万元,帮助4549户搬迁户发展特色农林草生态产业,提高产业收入。同时,落实投资3347.19万元建设一批产业项目,目前30个已运营项目收益2500多万元。对易地搬迁群众提供岗位4.2万个,输送易地搬迁劳动力353人赴深圳、东莞、广州等地转移就业。全市有易地搬迁就业帮扶车间17个,吸纳467名困难人口就业;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易地搬迁劳动力上岗1107人。(记者李晟 通讯员韦鑫、张银芸)